【NO.025】砥砺奋进脱贫攻坚 藏族大妈尼玛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7-08-24 09:53: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赵娜

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孙金玲介绍,2016年全区财政民生领域投入达到1266亿元,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十项提升"工程。当年,共完成了7.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秋日的拉萨美不胜收,放眼望去,山脊矗立,白云环绕,树木青翠,草甸铺满了山间和大地。连日的雨水浇灌着高原,也充盈了拉萨河。浑黄的河水翻腾而去,黑白相间的奶牛在田野中觅食。318国道边,拉日铁路曲水县站旁,白杨绿柳,白墙红檐的藏式民居,这里是拉萨河畔三有村,距拉萨大约60公里。中国网 杨佳摄影

53岁的尼玛大娘在鑫强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奶牛,每月有2100元的收入。她们家是西藏自治区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受益者,曲水县易地搬迁工程先后安置贫困户1000多户,拉萨河畔三有村就安置了其中的184户,尼玛家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网 杨佳摄影

临近中午,53岁的尼玛大娘回家午休。她的家是这村中一户带院的联排的二层小楼,传统的藏式风格,白墙红色的边角线。门口挂着两个牌子,蓝色的上面写着达嘎精准扶贫安置点,红色的上面写着党员之家。尼玛一家三代六口人住在这间144平米的房子里。十几个月前,他们一家还住在茶巴拉乡色麦村的土坯房里。中国网 杨佳摄影

那时,他们家有3亩农田,主要种植小麦青稞和土豆。由于农作物产量低,运输路途遥远,销售几乎不可能。所以,尼玛家一年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丈夫布琼为村民绘制家具的收入,每年大概5-6千元。她儿子在厦门大学上学的费用也来源于此。这也让尼玛一家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屋里的家具就是布琼大叔的手工作品。尼玛大娘讲,以前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布琼大叔为村民绘制家具的收入,一年大概5-6千元。中国网 杨佳摄影

现在,尼玛大娘和布琼大叔还有她们的女儿还有两位外孙女一起生活。儿子在厦门大学上学,今年刚刚毕业。尼玛大娘的女儿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在村幼儿园找到了工作,看护村里的孩子,每月也能拿到2500元的收入。中国网 杨佳摄影

曲水县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后,先后安置贫困户1000多户,尼玛家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家庭人口情况,他们分到了中户型房屋,并于去年7月正式入住。除了住房,村里还配套修建了村委会、卫生室、幼儿园以及休闲娱乐健身公园。俗话说“安居乐业”,入住新房的184户贫困户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就业谋生的问题。曲水县按照"五跟五走"的脱贫思路,以“争取国家项目、本级财政注入资金力量、引导企业投入”三结合模式,建立了由乡镇干部参与管理的易地扶贫产业项目——奶牛养殖合作社、藏鸡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运营,贫困户以劳务输出的方式进行入股、分红、增收,提高收入。中国网 杨佳摄影

目前,尼玛一家的经济收入有了质的飞跃。尼玛在鑫强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奶牛,每月有2100元的收入。尼玛大娘欣喜的告诉记者,马上要涨到3100元了。配套的扶贫产业给易地安置贫困户解决了后顾之忧。尼玛大娘的女儿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在村幼儿园找到了工作,看护村里的孩子,每月也能拿到2500元的收入。布琼大叔绘制传统家具的工作收入也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村里的三个合作社年底还有分红。根据入股分红标准,合作社利润的30%将用于流动资金和管理资金,10%用于公众事业,60%用于分配给贫困户。去年,尼玛一家六口人,包括两个孩子在内,每人每月可以领到300元的分红。中国网 杨佳摄影

在大娘家门口,记者看到了用羊毛纺织的氆氌,同样叫尼玛的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即将成立的藏式手工编织合作社将进一步帮扶村民走出贫困。尼玛的亲朋还住在色麦村,她有空会回去访亲探友。亲友们也会来拉萨河畔三有村看望她,或是小住几日。如今,她的生活已经不在是山沟里住着土坯房,一月一次乘车近30公里才能采购生活用品的样子。亲朋好友看到尼玛家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为她感到高兴,甚至有些羡慕。尼玛告诉记者,她打心眼里感激党,感激政府给她送来了这样幸福的生活。中国网 杨佳摄影

氆氇是用羊毛家织的毛料,藏族人用它缝制衣裤和藏袍、藏帽、藏靴,这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最有民族特性的穿着。氆氇曾是西藏主要贡品,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不久,尼玛大娘将依靠这项手工艺为家庭进一步增收。中国网 杨佳摄影

尼玛和家人一起送记者离开。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孙金玲介绍,2016年全区财政民生领域投入达到1266亿元,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十项提升"工程。当年,共完成了7.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姜太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机结合政府手段和市场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自治区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全区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12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200多家,为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网 杨佳摄影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www.cnmediae.com)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