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50】火车票售票员的春运记忆 ?小小车票记录中国铁路30载变迁

发布时间: 2018-02-06 10:59:3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郑亮 | 责任编辑: 郑亮

有句俗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家情缘。1985年复员后一直工作在铁路售票部门的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30年来亲历一个又一个的春运,在他眼里,每一个春运都是乡愁满满、又是幸福满满。每一张小小的火车票都承载了满满的春运记忆。
 

康顺兴手中保留着30年来火车票从硬板票到粉色软纸票,再到蓝色磁制车票的3个不同版本,一张小小车票的变化记录着无数关于春运的故事,也记录着中国铁路30载的变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没有电脑票的时代,卡片式常备车票(俗称“硬板票”)是最常见的车票形式。票卡是大批量预制的,印有发站、经由、到站、有效期、席别、等级、票价等信息。售票时售票员在票面以盖章或打孔的方式注明日期,以盖章或贴纸的方式注明车次。如果发售对号车票,在车票上粘贴一张印有日期、车次、座号的小纸条。这种小纸条同样是预制的,和车上的座位一一对应,以此保证不会把座位卖重。那个年代售票员卖票时与旅客还无法面对面交流,中间隔着厚厚的木板,唯一能看见的是从小小的孔洞里伸进来的一只只焦急买票的手。铅印、海绵壶、糨糊盒是每一个售票柜台的标配三件套。售票员一边打着算盘,一边往硬板车票上贴着配套的售票小条。乘客换票时售票员因为无法看到改签乘客的面孔,所以要在车票递来的同时在那只手上盖戳标记,告知旅客车票起售时间必须登报说明……那时的康师傅一天最多能卖8千多张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80年代的硬板票种类非常多,票面有一个红杠的叫“普快票”,有俩杠的叫“特快票”,没有杠的叫“慢车票”。“卧铺票”又分上下铺票。当时的车票还有“一套票”的概念,比如买了硬卧,那你就要有硬座车票+硬卧车票,这就叫一套票。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当时的硬板票还分儿童票和半价票,在票面上有一个“半”和一个“孩”字,如旅客买一张小孩票,那就沿着“孩”的那条线剪一刀,这个就是小孩票了,上面写的九块八就是票价。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80年代的春运火车票是紧俏货,售票大厅都是整宿整宿排队买票的旅客,还有贩售马扎的小贩……。当时康师傅还在售票窗口工作,一天凌晨,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说想给怀孕的女儿买一张从北京到上海的卧铺,在北京站排了整整三天都买不到。热心的康师傅留下了老人的联系方式,告诉她如果有退票的话第一时间联系。几天后,老太太被通知来取票时,除了票款还带着一面写着“急旅客所急、想旅客所想”的锦旗送给康师傅。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那个年代,在售票窗口工作了多年的康师傅亲历了太多的难忘瞬间,有将整盒零钱倒进窗口来买票的老者、怕钱丢了买不到票所以将钱藏在鞋里的返乡人。那时候的火车票可以说是一票难求,一张小小的硬板票被无数准备回家的乘客视为珍宝。康师傅有时候还要跑到窗口外安抚那些买不到火车票情绪焦躁的排队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进入90年代,售票员坐在明亮的售票大厅采用计算机售票,开着小洞的厚木板变成了明亮的玻璃拉近了与乘客的距离、粉色的软纸票取代那小小的硬板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90年代春运出行的旅客更多的是农民工和外出旅行的游客,车站外搭起的一排排临时售票厅,旅客依旧排着长的看不到头的队伍。那时的快速列车已经能跑140公里每小时。随着车速的提高和计算机的普及,售票速度也从过去卖出一套票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久发展到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出票。售票窗的售票员也从“算盘侠”变成了业务精湛的“键盘侠”。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2008年随着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客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运力大幅上升。蓝色磁制车票的开始被广泛使用、购票实名制的实施、自助购票设备的普及、网络购票的兴起、微信支付宝支付的便利…… 都让春运客票不再那么一票难求。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硬板票到粉色软纸票,再到蓝色磁制车票,一张小小车票的变化记录着无数关于春运的故事,也记录着中国铁路30载的变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这些年,康师傅从售票窗口看着铁路飞速的发展,觉得前20年的变化加在一起都赶不上高铁开通以来这10年的变化快。曾经售票窗口外长长的队伍的购票队伍已经看不见了,购票大厅前也没有了整宿等待的旅客。曾经举着现金到窗口买票的旅客少了,举着手机“滴”一声支付票款的乘客多了。“复兴号”350公里的达速运营让漫漫回家的路变的短暂而舒适,高铁时代的到来,让所有人享受到一个温馨便捷的春运。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手里一张张小小的车票,老票员亲历的一段段春运记忆。康师傅见证了车票30年的变化同时也见证了中国铁路30多年的变化,如今春运进行时,康师傅这些珍贵的春运记忆将再次被刷屏!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www.cnmediae.com)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