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韩琳)7月3日上午,在武陵山腹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庙池村,村中心的广场上聚满了人,大喇叭里传出悠扬的歌声——一场文艺演出正在进行,浓郁的苗族土家族原生态歌舞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嘉宾。演出过程中还穿插着讲彭水红色故事、主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的重要内容。
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美丽彭水”开幕式正在这里举行。这是“绿色中国行”系列活动首次走进乡村,也是该活动首次深入武陵山区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模式。
据悉,“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美丽彭水”公益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绿色中国杂志社、重庆市林业局、中共彭水县委县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
原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永利,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唐守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调研部主任李人庆,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游贤勇,重庆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士丁忠兵等嘉宾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共彭水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强,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游贤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永利先后致辞。
张永利在致辞中说,这次绿色中国行来到彭水县庙池村,是活动开展8年来首次走进大山深处的村庄,与农民朋友面对面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宣传活动走转改的实践,也是深入基层的一次尝试。风景如画的彭水大地和生机勃勃的庙池景象,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模式和希望。衷心祝愿彭水,祝愿庙池加大体制机制探索力度,为武陵山区乃至整个西南山区找到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了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根,致力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业,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文旅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文化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以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当天下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在庙池村村委会所在地举行。由唐守正院士、常纪文研究员、李冰主任、李人庆主任、丁忠兵博士,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绿色财富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黎祖交教授,著名表演艺术家、邓小平的扮演者卢奇等8位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嘉宾团队,与本期节目主讲人——中共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彭水县诸佛乡庙池农庄负责人张儒斌、担任现场主持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栋栋一起就“乡村振兴美丽彭水”的话题进行了现场讨论。
“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电视访谈节目是“绿色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一个践行“两山”思想的优秀地域作为案例,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当地主要领导的介绍下,由八人嘉宾团队进行剖析,最终达到思想、路径、实践、成效的总结提炼,使之能从理念和操作上对其他地区践行“两山”思想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据了解,彭水是古老黔中的中心,武陵腹地的民族走廊,重庆东南部的著名苗乡。彭水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良好的生态是彭水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彭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和水面、湿地、林地、草坡等资源的保护。全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2017年,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54.2%,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同时,全县9万吨及其以下煤矿全部关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2018年4月,彭水河流水环境质量全市排名第一。
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根,致力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业,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文化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以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品牌。这些品牌,推动了彭水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厚植了文化内涵。
诸佛乡庙池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庙池村自古是武陵腹地,既是黔中文化的重要区域,也是巴文化、楚文化、夜郎文化等华夏古文明的交相辉映之地。“三元寺听晨钟暮鼓、学堂堡看凤凰下蛋、高坎子下见犀牛滚潭、李家坝上说神兵出洞,状元楼出留洋学子,老街场闻豆腐飘香。”一件件民间故事和乡野趣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庙池乡村文化。近年来,庙池村坚持把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产业体系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了“一户一故事”的文化内涵,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模式,为每一户发展产业的家庭,注入一个独特的民间故事或民族文化内涵,既为庙池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又弘扬了庙池独特的乡村文化,实现了农民致富与乡风文明同步发展、协同推进。
庙池村结合实际,着力打造以现代乡村旅游和农业开发协同推进的农庄生态示范园产业,该生态示范园规划建设3000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精品种植示范区、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区、良种苗木快繁基地和以猕猴桃、酥梨、脆李等为主题的7个果园,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将有力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脱贫。同时,生态示范园建成后,必将吸引大量游客来庙池体验观光,增加群众的收入。
以善感乡周家寨乡村旅游为例,近年来,周家寨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挖掘景区景点,深入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着力打造以休闲娱乐、健身垂钓、体验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点,连续3年成功举办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周边各地游客广泛参与。周家寨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明显提升,被重庆市评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年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以上,解决当地150余人的就业,其中贫困户60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特别是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了水田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栽植青脆李、草莓、枇杷、葡萄、柑橘等高品质水果20余种600余亩,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0万元。
在两个多小时的畅谈中,领导和专家针对彭水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认真贯彻“两山”理论,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根,致力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业,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文化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的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彭水特色的绿色、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而
诸佛乡庙池村,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构建起“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培植出“一户一故事”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型农民,耕读传家、文明乡风,正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值得总结并在武陵山区推广。